4440
請問在九大行星中,哪一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
請問在九大行星中
哪一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A)火星(B)金星(C)冥王星(D)天王星(E)以上皆非
九大行星資料表 最後更新:2005/3/12 赤道半徑(公里) 表面溫度(度) 自轉方向 自轉週期(日) 公轉週期 衛星數 與太陽距離(百萬公里) 密度(g/cm3) 重量(地球=1) 體積(地球=1) 最亮星等 最大視直徑 水星 2440 -170~430 順時針 58.65 88.97日 0 58 5.43 0.055 0.056 -1.9等 11秒 金星 6052 420~485 逆時針 243 245日 0 108 5.24 0.815 0.857 -4.4等 61秒 地球 6378 -60~50 順時針 0.9973 365.26日 1 150 5.52 1 1 - - 火星 3397 -100~15 順時針 1.0260 686.98日 2 228 3.93 0.107 0.151 -2.8等 18秒 木星 71492 -150 順時針 0.414 11.86年 61 778 1.33 317.83 1316 -2.8等 47秒 土星 60268 -175 順時針 0.444 29.46年 31 1429 0.69 95.16 745 0.4等 43秒(環) 天王星 25559 -180 順時針 0.718 84.02年 25 2875 1.27 14.54 65.2 5.6等 4秒 海王星 24764 -200 順時針 0.671 164.77年 13 4504 1.64 17.15 56 7.9等 0秒 冥王星 1137 -215 順時針 6.38 247.8年 1 5915 2.13 0.0022 0.006 13.7等 0秒 地球(Earth) 地球(Earth) 是太陽系第三顆行星
是九大行星第五大的
有一衛星稱為月亮
地球大氣層的保護及距離太陽位置的適當
是生命起源的重要條件。
平均距日(半長徑) 1.000AU/149.6百萬公里 偏心率 0.017 軌道對黃道交角 0.0度 恆星週 365.26日 會合週 平均軌道速度 29.78km/s 昇交點黃經 354度51分54.0秒 近日點黃經 102度55分48.0秒 衛星數 1個 反照率 0.367 赤道直徑 12
756km 體積(地為1) 1.000 質量(地為1) 1.000 密度(水為1) 5.52 表面重力(地為1) 1.000 脫離速度 11.18km/s 自轉週期 0.9973日 赤道面對軌道面交角 23.44度 表面溫度 -50~50℃ 火星(Mars) 火星(Mars) 是太陽系第四個行星
十萬年前有一顆來自火星的岩石墜落於地球的極區﹐冰封。
人們在此隕石裏發現了
可能是生命所留下的痕跡化石
這化石是三十億年前在火星上形成的
科學家正積極的研究
並探測這顆表面充滿神密河道及火山的星球
火星上曾經有生命嗎?生命如何形成?為一紅色色澤的行星
其色澤是源自氧化鐵
可 以說火星是一顆鏽朽的行星。
火星有兩顆衛星:Phobos(火 衛一) 與Deimos(火衛一)
火衛一難逃於數百萬年後撞擊火星 的宿命。
火星表面曾有河川水流
極冠現在仍有冰存在
稀薄的大氣含有微量的氧
海盜一號與海盜二號探測 船雖未找到火星生命的證據
但科學家仍未完全絕望。
水星 (Mercury) 水星 (Mercury)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
所以它運行的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 太陽 的行星
每秒的速度接近48公里
並且不到88天就公轉太陽一周。
但自轉一周需59天。
水星非常小(九大行星中僅有冥王星比它小)他的直徑大約是 4800 公里
比地球小40%
重量比地球小20倍。
其密度是太陽系中僅次地球
是由於構成水星大部分的鐵質核心。
布滿表面的坑洞 水星是由岩石構成的
水星的世界就如同月球一樣
表面布滿被流星撞擊而形成的環形山和坑洞
另外有平滑
稀疏的坑洞平原。
水星表面另外還有山脊
這是行星在40億年前核心逐漸冷卻與收縮所形成的
因此表面起伏不平。
最大的隕石坑是Caloris盆地
它的直徑約為1300公里
可能是形成於太陽系早期的大碰撞。
一天比一年長 水星自轉的速度非常緩慢
自轉一周將近59個地球日
所以水星的一個太陽日(從日出到另一個日出)差不多要176個地球日─相當於水星一年88日的兩倍長。
而水星的軌道並不是正圓形的
而是橢圓
且近日點距太陽四千六百萬公里
而遠日點距太陽卻有7千萬千公里
相差很大
不過這個差異
也印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因太陽巨大質量使整個引力場受影響
而使公轉軌道偏離。
晝夜溫差很大 水星的表面溫度很懸殊
向陽面高達攝氏430度
陰暗面則在攝氏零下170度。
當黑夜降臨時
由於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
溫度下降很快。
大氣成分包括由太陽風所捕捉到的微量氦和氫
或許還有一點其他的氣體。
海王星(Neptune)海王星(Nepturn)為太陽系的第八顆行星
平均距離分別為45億公里和59億公里。
海王星是木星型行星中最外側的一個也是最小的一顆
它的體積遠比天王星小
和他的質量比天王星大
直徑只有地球的四倍
公轉周期約一百六十五年
海王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
有小的石質核心
周圍由液態與氣態的混合體所組成。
它也和土星、木星一 樣
海王星內部有熱來源─它輻射出的能量是它吸收的太陽的兩倍多。
海王星大氣的主要成份是 氫和氦
但是它們是透明的
所以我們看不見它們。
海王星藍色的色澤
是來自大氣中含量較少的 甲烷 (methane)。
大氣層內的雲有顯著的特微
其中最明顯的是大黑斑
如地球般寬
還有小黑斑與捲雲斑(The Scooter)。
大、小黑斑都是巨大的風暴
以每小時2000公里的速度向西吹遍整個行星(太陽系的所有行星中最強的暴風系統)。
速克達是範圍很廣的卷雲 。
海王星有四個稀薄的環和8顆衛星 特里頓(Triton)是海王星最大的衛星
也是太陽系中
最冷的星體
溫度在攝氏零下235度。
有別於太陽系中大部分的衛星
崔頓是以海王星自轉的反方向來繞其母行星運行。
海王星的四個又窄且暗細環
這環被造成原因是由微小的隕石猛烈的撞擊海王星的衛星所造成灰塵微粒而形成。
冥王星(Pluto) 冥王星(Pluto)是1930年由美國人發現的
它有一個衛星﹐在平時是距離太陽最遠也最小的行星
是月球的三分之一
但因為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
所以在它248年的公轉期間內
有20年會叉入海王星軌道的內側;但冥王星的公轉面與黃道面呈十七度的傾斜
因此不會有相撞的可能。
它是一個石質行星
冥王星的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230度-零下215度左右。
甲烷冰構成的地表上堆積著氮、甲烷、一氧化碳的霜。
冥王星擁有非常稀薄的大氣
約為地球的100萬分之1-10萬分之1
不過這層大氣當冥王星漸漸遠離大陽時
會慢慢凝結成固體。
它還有一顆衛星Charon是它一半大
不過覆蓋的冰比甲烷還要多
冥王星是如此的小又遠
也還沒有任何太空船拜訪它
我們對它所知也就有限。
而在冥王星上看太陽
太陽只是一顆明亮的星星。
天王星(Phys)的自轉軸與其公轉面近乎平行
換言之
天王星 是躺在軌道面上自轉
因此它的自轉週期一直很難準確 測量
航行者2號飛越時
才測出其上大氣層的白轉週 期為17.24 小時。
天王星上大氣層的溫度只有攝氏-213度
水和氨皆凍結 成冰晶難以探測。
天王星接受的太陽輻射很少
又缺乏 內部能源
所以大氣層裡很平靜。
天王星有15 顆衛星
並有光環系統。
為何天王星會帶著它的衛星與環系躺在繞日軌道上公轉? 有研究者認為
天王星在形成的初期
曾受地球大小的天體撞擊
導致自轉方向發生變化
而撞下來的許多碎片也在赤道面上空散開
然後才逐漸形成衛星與環系。
平均距日(半長徑) 19.218AU/2875.0百萬公里 偏心率 0.046 軌道對黃道交角 0.8度 恆星週 30689.54日 會合週 369.6日 平均軌道速度 6.81km/s 昇交點黃經 74度00分18.0秒 近日點黃經 173度00分10.8秒 衛星數 15個 赤道直徑 51
118km 體積(地為1) 63 質量(地為1) 14.54 密度(水為1) 1.27 表面重力(地為1) 0.89 脫離速度 21.29km/s 自轉週期(負數為逆轉) -0.7183日 赤道面對軌道面交角 97.86度 表面溫度 -221℃ 木 星(Jupiter)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第五顆行星
也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位於火星於土星之間
其他八大行星的質量總和
也在木星之下
其赤道直徑更為地球的11倍。
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
大氣層主要由氫、氦和極少量的甲烷組成。
雖然核心雖然有攝氏35000度的高溫
但由於木星的中心壓力很大
所以核心由固體組成
而固體核心直徑約為地約為地球的十倍
在核心之上則由金屬氫和液體氫組成。
木星有十六顆衛星分別為 Metis
Adrastea
Amalthea
Thebe
Io(木衛一)
Europa(木衛二)
Ganymede(木衛三)
Callisto(木衛四)
Leda
Himalia
Lysithea
Elara
Ananke 平均距日(半長徑) 5.203AU/778.3百萬公里 偏心率 0.049 軌道對黃道交角 1.3度 恆星週 4332.67日 會合週 398.9日 平均軌道速度 13.06km/s 昇交點黃經 100度27分43.2秒 近日點黃經 14度19分33.6秒 衛星數 16個 反照率 0.52 赤道直徑 142
984km 體積(地為1) 1
321 質量(地為1) 317.83 密度(水為1) 1.33 表面重力(地為1) 2.37 脫離速度 59.53km/s 自轉週期 0.4135日 赤道面對軌道面交角 3.12度 表面溫度 -110℃ 衛星名稱 星 等 軌道半徑 (公里) 公轉週期 (日) 半 徑 (公里) 發 現 者 IO 5.0 422
000 1.76914 1815 伽利略Galileo(1610) EUROPA 5.3 671
000 3.55118 1569 伽利略Galileo(1610) GANYMEDE 4.6 1
070
000 7.15455 2631 伽利略Galileo(1610) CALLISTO 5.7 1
883
000 16.68902 2400 伽利略Galileo(1610) AMALTHEA 14.1 181
000 0.49818 83x135x75 巴納德Barnard(1892) HIMALIA 14.8 11
480
000 250.5662 93 帕林Perrine(1904) ELARA 16.8 11
737
000 259.6528 38 帕林Perrine(1905) PASIPHAE 17.0 23
500
000 735R 25 米樂特Melotte(1908) SINOPE 18.3 23
700
000 758R 18 尼可遜Nicholson(1914) LYSITHEA 18.4 11
720
000 259.22 18 尼可遜Nicholson(1938) CARME 18.0 22
600
000 692R 20 尼可遜Nicholson(1938) ANANKE 18.9 21
200
000 631R 15 尼可遜Nicholson(1951) LEDA 20.2 11
094
000 238.72 8 柯威Kowal(1974) THEBE 15.7 222
000 0.6745 55x45 Synnott(1979) ADRASTEA 19.1 129
000 0.29826 12.5x10x7.5 Voyager II(1979) METIS 17.5 128
000 0.29478 20 Voyager I(1979) 土星(Saturn)土星(Saturn)是從太陽算起的第六顆行星
也是體積第二大的行星
赤道直徑約120500公里約為地球的九倍
體積約地球的八百倍。
土星與木星一樣都是由氫及氦組成
但密度則只有水的百分之七十
假設把土星放入水中
土星會浮在水面上。
土星的公轉周期約為二十九年半
自轉周期為十小時又十四分鐘
由於自轉速度很快
因此赤道附近的離心力很大
使得土星的形狀變成扁圓形。
土星的雲層平均溫度為零下125度攝氏。
與木星一樣的內部構造 土星可能有一個岩石與冰構成的小核心
周圍是金屬氫(液態氫
性質如同金屬)構成的內地函。
在內地函的外面是是由液態氫構成的外地函、融合成為氣態的大氣層。
土星的磁場約為地球的600倍
地函佔半徑的60%
其活動使得土星產生巨大的磁場。
而土星的內部是劇熱的
由土星向宇宙發出的能量遠比它從太陽獲的能量要大。
土星的雲層形成帶狀與區層
頗似木星
但由於外層的雲薄而顯得較模糊。
風暴和漩渦發生在雲中
看起來為呈紅或白色橢圓。
由冰粒形成的環 土星有一個極薄但卻很寬的環狀系統
雖然厚不到一公里
卻從行星表面朝外延伸約420000公里。
主環包括數千條狹窄的細環
由小微粒和大到數公尺寬的冰塊所構成。
土星己有18顆衛星
其中有些在光環內運行
這會施加重力
影響到環的形狀。
有趣的是
衛星中的7顆為共內軌道
與別的衛星分享同一個軌道。
天文學家相信這些共用軌道的衛星為來自同一顆但後來碎裂的衛星。
平均距日(半長徑) 9.555AU/1429.4百萬公里 偏心率 0.056 軌道對黃道交角 2.5度 恆星週 10759.71日 會合週 378.1日 平均軌道速度 9.65km/s 昇交點黃經 113度40分15.6秒 近日點黃經 93度02分34.8秒 衛星數 18個 反照率 0.47 赤道直徑 120
536km 體積(地為1) 755 質量(地為1) 95.16 密度(水為1) 0.69 表面重力(地為1) 0.94 脫離速度 35.48km/s 自轉週期 0.4440日 赤道面對軌道面交角 26.73度 表面溫度 -180℃ 衛星名稱 星 等 軌道半徑(公里) 公轉週期(日) 半 徑(公里) 發 現 者 MIMAS 12.9 185
520 0.94242 196 侯失勒W.Herschel(1789) ENCELADUS 11.7 238
020 1.37022 250 侯失勒W.Herschel(1789) TETHYS 10.2 294
660 1.88780 530 葛西尼Cassini(1684) DIONE 10.4 377
400 2.73691 560 葛西尼Cassini(1684) RHEA 9.7 527
040 4.51750 765 葛西尼Cassini(1655) TITAN 8.3 1
221
830 15.94542 2575 惠更斯Huygens(1655) HYPERION 14.2 1
481
100 21.27661 205x130x110 邦德Bond(1848) IAPETUS 11.1 3
561
300 79.33018 730 葛西尼Cassini(1671) PHOEBE 16.5 12
952
000 550.48R 110 畢克林W.Pickering(1898) JANUS 14.0 151
472 0.6945 110x100x80 Pascu(1980) EPIMETHEUS 15.0 151
422 0.6942 70x60x50 Cruikshank(1980) HELENE 18.0 377
400 2.7369 18x16x15 Laques(1980) TELESTO 18.5 294
660 1.8878 17x14x13 Reitsema(1980) CALYPSO 18.7 294
660 1.8878 17x11x11 美國海軍天文台(1980) ATLAS 18.0 137
670 0.6019 20x10 Voyager I(1980) PROMETHEUS 16.0 139
353 0.6130 70x50x40 Voyager I(1980) PANDORA 16.0 141
700 0.6285 55x45x35 Voyager I(1980) PAN 133
583 0.5750 10 Voyager II(1981) 金星(Venus) 金星(Venus) 是是九大行星中最第二靠近太陽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與月亮之外最亮的天體
也是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金星與太陽的最大夾角恆小於48度
僅可見于日出之前或日後之後
故有「晨昏星」之稱
我國古代曾把它誤認為兩顆星:啟明與長庚。
金星的公轉週期
半徑、質量與密度
皆與地球相近
故天文學家常稱金星為地球的姐妹星。
但金星的大氣 組成和地球迥然不同
95%為二氧化碳
氮約佔2~4%
氧 氣的含量不到0.003%。
金星的大氣壓力
約為地球大氣壓 力的90倍
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50度
足可熔鉛。
金星的 表面雲霧彌漫
靠可見光無法透視金星的大氣﹙如左半 圖﹚
而微波則可穿透其大氣層
得以分辨金星的表面﹙ 如右半圖﹚。
金星與地球的內部成份與結構很近似
天文學家認為它們的起源與歷史也應相近
但為何它們的大氣組成
表面溫度有如此懸殊的差異?現在多數的研究者認為金星發生了失控的溫室效應
金星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
容許來自太陽的可見光與紫外線通過
但阻礙熱以紅外線的方式重新輻射到金星之外
表面溫度不斷上昇
造成今日所見的狀態。
太陽系 第 10 個行星 ?[塞德娜] 果然天外有天
美國太空總署早前宣布
以超強的[斯皮策]紅外線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
在太陽系最選遠行星冥王星30億公里外﹐發現了一顆環繞太陽運行的紅色星體[塞德娜] (Sedna)。
不過
科學界議論紛紛
有人說它是第10個行星
但有人質疑它是介乎行星(Planet)與小行星(Asteroid)之間
暫叫它[Planetoid]。
[塞德娜]:從地球坐穿梭機要花40年才到達
直徑約1
280和1
760
之間
約是冥王星的3/4
圍繞太陽一周須要1.05萬年;與太陽的最遠距離達1
300億公里
是地球與太陽距離之900倍
估計度不超過-240度。
塞德娜:以北極海洋生物的造物女神命名
啞可能是自1930年發現冥王星以來
人類在太陽中發現的最天體。
參考資料
http://98.to/09planets/
答案:(D) 天王星沒有固體表面 其他都有 除冥王星和天王星之外其他都是類地星球。
答案是C.D......因為火星金星都是類第行星.....C.D都是類目行星
根據天文學的發現
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均以有固體或無固體表面的形態出現;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更是九大行星中的巨型氣體行星。
木星主要由氫與氦構成
是太陽系中體積與質量最大的行星
且色彩斑斕。
由於木星高速旋轉而產生強風
與木星內部高溫而產生之對流結合
令木星表面呈現一條條光暗交錯的紋帶
成為木星表面最明顯之特徵。
土星
擁有七個薄而光的碟形光環是其一大特色。
土星的光環由冰塊所組成
當中可能含有石頭和氧化鐵。
各個光環均快速運行
其速度取決於冰塊與土星之間的距離。
土星衛星的引力所產生之共振令土星環的密度不一
並以非一整片的模式出現。
土星為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且最扁的一員
科學家更估計土星成份大部分是液體
主要為氫與氦。
與土星相類似
天王星亦同樣擁有光環
且達十一個之多
但色彩則較灰暗及體型較幼細。
科學家相信天王星內部有一個細小重元素核心
外圍為冰、岩石、亞摩尼亞與甲烷形成之地幔
被厚厚的大氣包圍海王星的結構與天王星相約
並有光環;其體積雖細天王星十分一
但質量卻較天王星重。
海王星的表面亦有類似木星大紅斑的風暴
且風速可達每小時二千公里
故海王星的風暴是太陽系之中最強勁的。
所以答案是(D)參考於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406/16/0616326.htm
火星 金星 水星 地球 是固體行星木星 土星 天王 海王 是氣體行星冥王星不屬於以上兩類但其表面是固體所以答案是(D)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數來第七顆、倒數第三顆行星
也是太陽系第三大行星
軌道半徑為287
099萬公里 (19.218AU);赤道處直徑為51
118公里;質量是8.683x1025公斤。
與海王星比起來
天王星體積較大但質量較小。
天王星是近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
英國天文學家 William Herschel 在用他的望遠鏡有系統地搜尋之後
在1781年3月13日發現了天王星。
其實之前天王星早已被觀測到很多次
但都被視為一顆普通恆星
目前追溯最早有關它的紀錄是出現在1690年 John Flamsteed 的星體目錄中
被編為金牛座34星。
當初 Herschel 將它命名為喬治星 (Georgium Sidus)
以榮崇他的贊助人
也就是在美國人心目中聲名狼籍的英王喬治三世
其它人則直呼此星為 Herschel;現名天王星最早是由德國天文學家 Bode 提出
以符合其它行星都是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傳統
不過這個名稱遲到1850年才廣為人使用。
1986年1月24日
美國的航海家2號曾造訪天王星
這是唯一曾到過天王星的探測船。
大部分行星的自轉軸都近似垂直於黃道面
但天王星的自轉軸幾乎完全平行於黃道面
你可以說天王星是躺著自轉的。
當航海家2號經過天王星時
它的南極幾乎正對著太陽
這使得天王星的南極區比赤道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更多
然而赤道溫度仍比極區高
其背後機制不明。
實際上那到底算是南極還是北極仍有很大的爭議!
你可以說天王星的自轉一如大多數行星是順轉
只是它的軸傾斜略超過90°;或是說它的軸傾斜略小於90°但是逆轉。
類似的爭議也發生在金星上
有人認為金星的自轉並非逆轉
而是它的自轉軸傾斜將近180°。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及各種冰組成
氫只佔15%
氦更是少量
這與木星及土星主要成分是氫有很大的不同。
天王星和海王星很像是木星或土星去掉厚重液態金屬狀氫外殼後的核
天王星的岩石也不像木星及土星集中在核心
而是較均勻散布在全體。
天王星的大氣有83%的氫、15%的氦和2%的甲烷。
如同其它氣體行星一樣
天王星也有高速繞行的風帶
但非常模糊
航海家2號的影像得經過強化處理才看得出來 (右圖)。
在哈伯太空望遠鏡最新影像中 (左圖) 顯示出較大且更多的風帶條紋
其它哈伯的觀測則呈現出更多的活動。
天王星現在並不像航海家眼中一樣的單調平和
這種差異顯然是因為季節性的變化
太陽目前直射在天王星較低緯區
可能導致更明顯的畫夜天氣變化。
到了2007年太陽將會剛好直射它的赤道地區。
天王星的藍色外觀是因高層大氣中的甲烷吸收紅光所致
像木星一樣的彩色風帶仍可能存在
但由於甲烷層覆於其上而不能得見。
一如其它氣體行星
天王星也有環
它們像木星環一樣很暗
組成則較像土星環
由差不多大小的物體環繞成最寬10公尺的環
其中還有一些細塵。
目前已知有11個環
全都很黯淡
其中最亮的是 Epsilon 環。
天王星環是除了土星環之外第一個被發現的行星環
使我們瞭解到環並非是土星所獨具
而是行星的常態。
在之前已知的5顆大衛星之外
航海家2號又發現了10顆小衛星
似乎在天王星環中還有更多的微小行衛星。
天王星的磁場很古怪
它的磁心並不是在地理核心
而且磁軸與自轉軸的傾斜角高達60°
這可能是由其內部較淺處的運動產生。
在非常漆黑的晴夜裡
天王星有時剛好能用肉眼勉強看到;如果事先已知它的位置
那麼用雙筒望遠鏡就可以很容易看到;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則可以看出一個小球面。
有些網站可以顯示天王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現在位置
但一些可能用得上的詳細圖表就不是那麼好找了
這在一些星圖軟體如Starry Night中才有。
天王星的衛星Uranus has 15 named moons plus 3 recently discovered ones which as yet have not been given names. Unlike the other bodies in the solar system which have names from classical mythology
Uranus' moons take their names from the writings of Shakespeare and Pope. They form two distinct classes: the 10 small very dark inner ones discovered by Voyager 2 and the 5 large outer ones (right). They all have nearly circular orbits in the plane of Uranus' equator (and hence at a large angle to the plane of the ecliptic). Distance Radius MassSatellite (000 km) (km) (kg) Discoverer Date--------- -------- ------ ------- ---------- -----Cordelia 50 13 ? Voyager 2 1986Ophelia 54 16 ? Voyager 2 1986Bianca 59 22 ? Voyager 2 1986Cressida 62 33 ? Voyager 2 1986Desdemona 63 29 ? Voyager 2 1986Juliet 64 42 ? Voyager 2 1986Portia 66 55 ? Voyager 2 1986Rosalind 70 27 ? Voyager 2 1986Belinda 75 34 ? Voyager 2 19861986U10 75 20 ? Karkoschka 1999Puck 86 77 ? Voyager 2 1985Miranda 130 236 6.30e19 Kuiper 1948Ariel 191 579 1.27e21 Lassell 1851Umbriel 266 585 1.27e21 Lassell 1851Titania 436 789 3.49e21 Herschel 1787Oberon 583 761 3.03e21 Herschel 1787Caliban 7200 30 ? Gladman 1997Sycorax 12200 60 ? Gladman 1997天王星環 Distance WidthRing (km) (km)------- -------- -----1986U2R 38000 2
5006 41840 1-35 42230 2-34 42580 2-3Alpha 44720 7-12Beta 45670 7-12Eta 47190 0-2Gamma 47630 1-4Delta 48290 3-91986U1R 50020 1-2Epsilon 51140 20-100(distance is from Uranus' center to the ring's inner edge)
冥王星是有固體表面的 科學家懷疑他是宇宙中迷失的行星
被太陽引力所吸引而轉動的
銀河|火星|太陽系|太空人|黑洞|黑子|隕石|仙后座|地球|公轉|北極星|土星|天文望遠鏡|星團|彗星|月球|觀星|曆法|木星|衛星|天文台|太空船|白洞|恆星|日蝕|天文研究所|天文攝影|星座|星雲|九大行星|自轉|星圖|流星|蟲洞|金星|潮汐|天王星|月蝕|NASA|
4440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080764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留言列表